第三十七回 遇见俞雕楣(下)-《巨贾传》


    第(3/3)页

    “唉,虽说做买卖可以赚些利钱,过得富足,商人却是社会末流,‘士农工商’嘛,行走场面上毕竟低人一等。”简道长这一说,反而激起卢嘉瑞的感叹,卢嘉瑞因而说道。

    “我朝相比于历朝历代,已经算得是不那么轻视商贾的了,虽还算不上看重,但也不贱视,朝廷实际上甚至还巴望商业贸易多兴旺些,好多征收税钱充实国库。”简道长说道,他知道的真不少。

    “终究不如有个一官半职的,就算俸银不多,人眼里看着不同:你看这是什么什么官职,人多有出息,光耀门庭!当然,有了一个官职,银子也自然有了许多来路,不必单单指望那点俸银了。”卢嘉瑞说道。

    “既然卢施主都想到了这官职的好处,又尚年轻,应该多攻读诗书经典,以期科场得意嘛!”简道长说道。

    “小生却不甚爱读书,厌倦这等枯燥烦恼之事。”卢嘉瑞说道。

    “那多赚些银两之后捐个官职嘛,朝廷用度拮据时,常有可以捐官的,有钱人家就有可以直接得到官职的捷径。”简道长说道。

    “捐出来的官,实际只有一个名头,并无实职,人所共知的,常常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就算有些入得职位去,也是些闲职,有名无实,同侪都会看轻三分,不独虚耗银子,徒增自己不快,小生却不屑为此!”卢嘉瑞呷口香茶,说道。

    “现今世道,官身为重,百姓为轻。官场贪腐不法盛行,小有小贪,大有大贪,枉法卖法,都是寻常。朝廷为笼络达官士人,封拜连荫,导致官僚冗员拥塞,每年还得支付辽国巨额岁币,国库用度浩繁,民间租赋沉重,常年间便是日子艰难,一旦有些天灾人祸,便难聊生,揭竿啸聚,为盗为寇,当其必然。北边辽国,西边夏国,虎视眈眈,边患频仍。朝廷养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却无良将,又疏于训练,军纪涣散。一旦发生战事,朝廷却又不信任将官,往往派出本不知兵又且贪腐的童贯、梁师成之流内官为将领兵,常遭败绩就毫不足怪了。如此情势,皇帝被奸臣蒙蔽,还沉醉于天下太平,耽于逸乐,不思图治。贫道看来,国朝前景堪忧呢!”简道长对天下情势知道得很透彻,说出来就如在朝为官一般,了然于胸。

    “道长所见甚是!不想道长蛰居山中,见识深广,小生自愧孤陋寡闻了!”卢嘉瑞又呷两口茶,说道。

    “这个卢施主就有所不知,本观幸得各方施主慷慨相助,经过多年的改造修缮,宫观宏伟,加之贫道面相推命,诊病施药,远近府县中也颇有些声名,各色香客人等络绎而来,攀谈中自然知道许多世情。方才贫道也说了,贫道与净悟法师相互云游天下各处,寻访来往,世间事、各地见闻自然也不少哩!”简道长颇有些得意地说道。

    “敢请道长多多点化小生,以便小生少些挫折,少走弯路!”卢嘉瑞站起来,向简道长作个揖,说道。

    “卢施主请坐!点化不敢,卢施主天性聪颖,事情多能明了。方才贫道说到,时下官身为重,百姓为轻,卢施主只是买卖人一个,因此贫道建言卢施主着意攀附官府,援为助应,方好保护买卖、身家、产业安好无虞。否则,这纷乱世道,哪一日遭人算计,或者偶然招惹某官眼红,纵使千万家资产业,也会瞬间化为乌有!”简道长呷几口茶,看着卢嘉瑞说道。

    “道长说的甚是。小生跟县令陶老爷交好,在聊城县,缓急间能回护些。”卢嘉瑞说道。

    “交好陶老爷原是好事,不过,贫道看卢施主乃大富之人,将来家业盛大,财富丰盈,县令恐不足庇护。况且,县令常有更迭,陶老爷能做多久也未可知。一任一任县令去结交,多有变数。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办事’,不若留意看看能否攀援朝中权贵,较为长久稳便,不惟能庇护卢施主家业财富,更能为卢施主家业财富隆钟铸鼎!”简道长说道,振振有辞。

    “道长高见!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呐!小生领会了。”卢嘉瑞又站起来,向简道长又作个揖,说道。

    “卢施主请坐!此乃庸俗言论,幸勿见笑。贫道却也以为,人活在俗世,终不能免俗。书经诗礼,当然要读,人却要活在当下,俗世如此,不能不顺应为之。道贵自然,法当因循,卢施主处于俗世之时,求得俗世之福、俗世之乐,亦是自然之道。”简道长因道论世,再推及人伦,果见得颇有些学识。

    “小生深谢道长教诲!”卢嘉瑞又即席抱拳申谢道。

    两人说话间,外面的雪停了。

    “道长,趁着雪晴了,不如小生到殿上参拜参拜,然后再向道长学习武艺。小生喜欢习武,差不多也是每日练功,不敢疏懒,但演武则少,一者住所拥隘,毕竟有所不便,二者无人对练,缺少趣味。今日拜望道长,恰好道长也喜欢习武,正好讨教并对练一番。”卢嘉瑞说道。

    卢嘉瑞虚心讨教,简道长愿意指点卢嘉瑞武功吗?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