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38章 朕不信(8千字,4合1) 另一边,屏幕之前观看到这一幕的观众们当即就在弹幕间里讨论了起来。 “东方选手的这一世意外的可爱,相较于他的后两世李世民和朱元璋,这一世的刘彻竟然还有要听人吹捧的想法,甚至还付诸了行动!” “没办法,此时的刘彻迫切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毕竟,兴师动众聚集了三十万大军,到最后却无功而返……若是再不让人认同认同他,稍微的吹捧吹捧他,我怕他会崩溃!” “此战不成,估计朝廷之中的主和派又有话要说了!” ………… 正当屏幕前的观众们在弹幕间里讨论着这些的时候,屏幕之中画面一转,原本还在卫青面前说可以宽恕王恢的刘彻,却是十分坚定的对身旁的韩嫣说道:“王恢保不住了!” “王恢……这是在找死!”韩嫣很是不客气的怒斥着已经被看押起来的王恢道,“身为九卿却心无定见,临战失机……” “错!”话未说完,刘彻便毫不客气的打断了韩嫣的说词道,“朕杀他,不是因为他去贿赂田蚡,军事不同于普通朝政,不可将私怨掺杂其中,治军必须严刑峻法,无论他是哪一派、哪一群,军法无情,否则三十万大军的功败垂成将形同儿戏!” ………… “什么事儿不能说呢?”刘彻很是愤怒的命令着窦婴道,“你说——你今天必须说!” ………… “王恢左右摇摆并且还站错了队……刘彻若是再不办你,那他这个皇帝的权威岂不是要被大大地动摇了?” ………… “若是楼上的想法属实,那么,我倒是有个猜测,你们说,会不会是因为王恢早就猜到了自己的结局,所以才会想着通过贿赂田蚡来保命的啊?” “黄河大水致使黄河决口,十六个郡受淹!”有官员向刘彻禀报道。 没办法,刘彻当面,而且是在刘彻已经知晓了全部经过的前提下,他再隐瞒……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索性就全都告知给陛下吧! “我觉得,依照刘彻现如今的权势,他若是果真想要保窦婴的话,恐怕还真的能够保得住,毕竟,没有了太皇太后的掣肘之后,刘彻大权在握,虽仍有王家、田家之人占据朝堂高位,但想来根本就挡不住军权在握的刘彻!” 望着回身而去的窦婴背影,刘彻杀心顿起,几乎是想也不想的,刘彻直接拔出了自己的腰间利剑。 “朕家里的人?”直到此时,刘彻依旧不愿意去怀疑自己的母亲,于是,刘彻将较为靠近自家人身份的田家给抛出来道,“难道是丞相田蚡?” “老臣……老臣斗胆问一句,陛下是……要田呢?还是要德?陛下是要亲情骨肉,还是要苍生百姓?”窦婴蓦地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道。 至于田蚡田丞相和皇太后那边……反正有罪魁祸首窦婴顶在最前面呢,即便田丞相和皇太后要迁怒,那也应该是去找窦婴而不是来找他这么一个“小小的”朝堂官员迁怒。 “前元三年时这样,今年又是这样……为什么水总是往一边流?而一旦决了堤,又总是难以堵上呢?”刘彻再次发问道。 “是堤防陈旧……还是人力不济?亦或是是经费不够?难道真的是天灾难以抗拒吗?”刘彻很是气恼的抱怨道,“难道还能是人祸不成?” “陛下,陇西、代邑接连军报,多股匈奴军骑肆虐寇边!”有将领向刘彻禀报道。 随后,刘彻再不迟疑,直接拿出了自己的符节走到了窦婴的身前道:“窦婴,你立刻持朕的符节到南堤去,扒堤泄洪!” “吸——” “回陛下,廷尉署判定他犯了畏敌失机之罪!”这位廷尉署官员直接说出了王恢的罪责道。 听得刘彻之言后,窦婴很是悲哀的摇了摇头道:“陛下……是万万做不到这一点的!” ………… “臣在!”窦婴再次下拜道。 屏幕之前的观众们看到眼前的这一幕记忆内容后,不出所料的,径直在弹幕间里讨论了起来。 “陛下……算了!” 这一刻,刘彻瞬间清醒了过来——在这其中,果然有自己不知道的猫腻存在着! “如何处置?”刘彻再次追问道。 窦婴颤颤巍巍的接过了刘彻递送过来的符节,很是担忧的说着道:“扒哪一处都会淹没所有的田的!” “天灾里头加了人祸……对吧?”刘彻的话语虽是询问,但是其面色上的表情却是一派坚定,很显然,刘彻已经认同了窦婴之言。 “私事?”刘彻很是懵逼的望着跪在地上的窦婴——私事?他怎么不知道自己家有这种私事? 只不过,很快的,刘彻便反应了过来——自己家的私事……自己家的人就那么几个姓氏,所以……黄河决口一事,应该就是王家、田家亦或是刘家之人捣的鬼了? “如果陛下一定要臣说,那臣只好告病回家了!”窦婴如是言道。 屏幕前的观众们在猜测着“王恢保不住了”的原因,屏幕之中,刘彻已然独自前往母亲所住的宫殿了。 “有什么不好说的?”刘彻步步紧逼道。 随后,不用皇太后回答,刘彻便十分肯定的说着道:“舅舅肯定来过!” “朕在问你话呢!”刘彻提醒窦婴道。 只是,即便刘彻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窦婴却依旧没有任何想要开口的意思。 当刘彻听到这个恐怖的数字后,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这个王恢……可惜了啊!” “这大行令王恢……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他了!” 窦婴微一躬身,果真回身就走。 刘彻缓缓地打量着地图上的画面,继而指着其中一处道:“这就是太后的田吗?” 刘彻那满含嗜血之意的话语瞬间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文武官员们。 “这……是田丞相的!”这位官员稍一犹豫后,终究是给予了刘彻正面回答。 刘彻接过了皇太后递送来的梨子,而后饶有兴致的询问道:“母亲,朕刚刚听说舅舅来过……” 待得春陀从廷尉署的那名官员手中接过了奏章,然后将其给铺到了刘彻身前的桌案上之后,刘彻直接在这份奏章上写下了“准奏”二字! “啪嗒!” 随后,刘彻便径直吩咐道:“将你们廷尉署奏呈递上来!” “难道是你窦家人的田?”刘彻心里尽管已经有所猜测了,但是,他却依旧希望和刘家、田家、王家没有任何的关系,因此,刘彻只能将一个勉强能够套上去的答案说出口道。 “说!”刘彻面色阴厉的瞪视着地上的窦婴道。 与此同时,祸不单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