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人这个东西,是会变的,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变得非常之快。 对于杜鲁门的小九九,罗斯福当然知道,为了确保杜鲁门在自己死后能完成自己的布局......或者说遗愿,罗斯福从1937年开始,陆续派遣直属于总统的特工去亚洲战场搜集岛国法西斯的暴行证据来展示给杜鲁门,更多次亲自带领杜鲁门亲赴大陆考察。 从那时开始,杜鲁门的三观开始崩塌。 虽然战争可以说是文明与道德的送葬者,但岛国军人在战争区的所作所为完全超出了杜鲁门的想象,看到这些骇人听闻的惨剧,信教的杜鲁门常问自己:这些人真的不怕死后下地狱吗? 在目睹了太多太多的惨剧并长期倾听罗斯福总统的教诲后,杜鲁门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杜鲁门,从一个政治投机者完成了自我蜕变,真正成了一个从心底里痛恨法西斯,并视罗斯福为圣徒,发自内心的愿意在罗斯福死后完成针对岛国清算的“大计划”。 上文听上去很中二,很不像是成熟的政治家应有的思维模式,但罗斯福和杜鲁门会这么想,自然不会只是因为热血上头或者中二病发,而是有现实原因的。 众所周知,米国发家主要是二战时期,保持中立的米国不参战的同时大量出口给养和武器,并在战争中后期完成一波收割,从此彻底的接管了世界。 但米国的这波操作是有条件的,那便是中国在战争中牵制住了岛国大量的军力物力,如果没有中国军民在大量牺牲中的苦苦支撑,掌握岛国石油命脉的米国不可能前期发育的那么舒服。 在米国参战后同时开辟出了西欧与太平洋两个战场,如果这个时期没有中国拖住岛国,米国即使财大气粗,断然也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大型战场上运筹帷幄指点江山。 多余的分析也不再多说了,总之中国能在二战后期1943年法国还没加入,联合国还只有雏形的时候成为“四常”,那绝对不是靠什么政治手段和阴谋论,而是付出的牺牲让其他国家发自内心的认可以及尊重后得到的地位。 米国欠中国的,罗斯福和杜鲁门清楚这点。 这个人情必须要还,以一种特殊且残忍,同时对米国有利的方式。 这就是罗斯福的“大计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