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往生记》


    第(2/3)页

    这个生产线还不是全自动化的,依然有人在里面做一些必须的工作,人人都小心翼翼,手里端的可都是希望。

    整整72小时,第一批的16k存储器晶圆出炉了,经过切割检测,一个大致的成品率数据被估算出来了。

    “百分之七十八,嗯。”虞博士嘴里念叨着,脸上不动声色。

    长久也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好是坏,只好问道:“虞叔怎么样,能不能成啊。”

    虞博士笑道:“还行,等我们的工艺参数微调之后相信会更好。”

    “那就是成功了!”长久拿着一块成品晶圆兴奋的大叫,“万岁!”

    这是一颗16Kbit的mos管动态存储器,是基于单晶体管存储单元的结构,使用了两层多晶薄膜分开三层电路结构,就好像电路板分层一样。

    两层多晶结构可以使整个的集成电路可以有更好的布线效率,就相当于一块电路板双层的可以比单层的面积缩小一半。

    这是存储器制造工艺的一个革命性的改进,是虞博士亲自开发的。美国人早在1975年就实现了这个工艺,而华夏在这个年代还没有这样的技术,这次成功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吧。

    为了制造出两层多晶膜,这颗动态存储器使用了7层掩膜(MASK)。所谓掩膜,就是一张刻有图形的透光板而已。

    我们都会用硬纸板写字或画上图案,然后按着图形掏空,拿喷漆一喷就是一个字或图案出来了。集成电路也是一样,只不过光代替了喷漆,而掩膜板代替了硬纸板而已。

    集成电路生产线使用的掩膜板大多是石英玻璃,表面喷涂了金属铬,用照相技术或者电子束在其上进行感光,之后酸一洗就是一个带着图案的掩膜版。

    长久他们的工厂设备分辨率只能达到1~到3微米,只能进行分步投影,接近正常的图形,七层掩膜就是做这个用的。

    三英寸的硅晶圆,五微米的生产技术,整个16k动态存储器的芯片面积(die)大概19平方毫米,十分之小巧玲珑。

    16k的存储器早就是过时的产品,五微米技术也远不是这个工厂的极限,只是这都是虞博士的考虑。

    生产线刚刚运转,各种工艺条件需要磨合,人员素养也要提高,为了保险起见只能拿这个东西练手,

    还好没出什么大的纰漏,一切同虞博士的预想一样。

    “长久,可以召开发布会了。”虞博士长出一口气,“目前看来运转良好,下一步就可以使用2微米技术试产021改进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