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往生记》
第(2/3)页
老所长每每听到长久的问题,总是哈哈大笑,摇着手说你还年轻,以后就明白了。
其实长久也知道,没有一个行业顶尖人物领导,看不到日后的科技发展趋势,华夏还是要吃大亏,决策层没有科学家财参与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因为日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归结到底还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捷径只有一条,没人知道,只有靠着千千万万的科学家摸索前进,造成日后各国争夺人才的事情发生。
长久不由的感慨自己幸运,因为那个奇怪的梦,他知道日后至少二十几年的发展轨迹,虽然不了解真正正确的道路,至少前人犯下的错误不能在自己身上再犯,这是关键。
但是自己又能影响多少人呢?长久不由得苦思,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身边的人,只有自己声誉越大,影响就大,能够左右的事情就越多。
只是长久苦笑,自己的才能有限,从政那是妄想,等自己爬到一定的位子,估计生命也就到头了。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地方还是计算机领域,这个未来几十年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不能一步步的走了,长久正是清楚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才万分着急,78年正是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各样的产品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若此时抓住机会,国家扶持,集中力量控制一些要害技术,普及到国内市场,伺机延伸到国外,还有可能恃之与老外争一日之短长。
但照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机会微乎其微,不用说控制了,不被进口技术吞噬就已经不错了,谈什么自己的标准。
这种千年难遇的机会不能丧失,长久只感觉冥冥中有一个时钟不停的滴答滴答的走着,倒计着最后搭上末班车的时间,一旦错过,那就得再花上几十年等待。
因此,长久在雷达研究所分外拼命,努力尽早完成自己的工作,还通过老所长的渠道和虞博士取得不间断的联系,询问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研制情况。
聊以安慰的是,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的研制进展顺利,计划经济表现出了巨大的威力,在计算机总局的牵头下,在国家大义的召唤下,在名利的诱惑下……反正虞博士他们已经拉起了一只几乎包含华夏所有半导体精英的队伍,按工序设备分成了若干个小组,齐头并进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工程。
听到这个消息,长久就放心了,未来的技术革命所有成就几乎都建立在集成电路工艺上面,二十年后的华夏再也不用担心有了优秀的设计却找不到人制作的情况了。
这个长久深有感触,在世纪之交,华夏的芯片工艺只不过达到了1微米级别,哪怕这个顶尖的工艺还是在合资的企业中完成的。
凡是涉及到这种高技术的合资企业,总是有条件的,最典型的就是管理权生产权属于外方,若干年之后才能交给华夏。这就导致了国内很多基于集成电路的设计,在国内不能生产,必须要拿到国外流片,而且付了几百万美元的流片费用,还拿不到掩模。这个情况就像你在照相馆付钱拍照,最后却得不到底片一样,谁让你自己没有照相机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