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清军先锋噶喇昂邦担心永历帝得知实情后可能自寻短见,事先安排了不久前刚刚降清,还未来得及剃发的原明铁骑前营武功伯王会到江边等候。 等到渡船抵近岸边,王会立即带着两名亲信部下涉水来到船边。 永历帝见对方三人身穿明军甲胄,戒备之心不由大减,当即来到船头询问道:“来者何人?” 王会连忙抱拳答话道:“臣乃武功伯王会,奉晋王军令,率本营兵马前来阿瓦接驾,请天子勿惊,速与臣前往晋王大营!” 听王会这么一说,永历帝双眉一紧,觉得王会之言与刚刚缅甸官员的说法大不相同,心中再度疑窦重生,扭头问向旁边的邓凯:“邓爱卿,刚才缅人不是说清军来攻,给朕换一个安全的地方吗?怎么突然变成晋王迎朕回国了?莫非其中有诈?” 邓凯也是疑惑不已,忧虑地提醒道:“皇上,臣也觉得此事不太对劲,若是晋王迎驾,缅方应该热烈欢送才是,为何却是神秘兮兮,鬼鬼祟祟,其中缘由,臣虽然琢磨不透,但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应当谨慎行事。” 王会见永历帝在船上与邓凯交头接耳,似有怀疑,连忙编谎道:“臣是担心皇上安居缅甸,不愿回国,方才出此下策,请缅方帮忙,派兵送行。请皇上念在众将士忠心扈驾的份上,宽恕臣等欺君之罪!” 听王会这么一说,永历帝终于放下心来,入缅这些年,他经历了许多屈辱之事,如今总算苦尽甘来。念及至此,永历帝不禁笑逐颜开道:“王爱卿劳苦功高,忠心护国,朕又岂能怪罪于你?待回国之后,所有扈驾有功之人,朕必将大加赏赐!” 随行人员听罢也都愁云尽散,都道晋王真乃国之栋梁,虽周公、伊尹不可及也。 王会于是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背起永历帝,一步一挪着向岸上走去,另两名部下也分别背上太后和皇后,其他人员则自行涉水登岸。 永历帝趴在王会背上,忽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随口问了一句:“王爱卿,若是朕没有记错,你当年不是跟随蜀王旧部北上巴蜀吗?今日为何到此?” 永历帝的问话让王会心中一惊,他做贼心虚,慌忙扯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道:“不久前晋王听说吴三桂率军集结与滇缅边境,欲对皇上不利,于是主动出击,利用伏击将其主力一举歼灭,目前清军已全线溃败,退出云南,故晋王特令微臣入缅,迎皇上返回滇都!” 永历帝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虽然高兴,但对王会答非所问,还是有些不太踏实,又重复追问了一句:“蜀王旧部北上入川,为何爱卿却脱离队伍,来到缅甸?” 王会不知应当如何回答,只得一言不发地埋头背着永历帝继续一步步向岸边走去。见王会没有答话,永历帝也不好再多问什么,于是安静地趴在他的背上,闭目养起神来。在这片浓黑如墨的夜里,两人都清晰地听到了彼此的心跳声。 直到王会登岸将永历帝放下,永历帝睁眼一看,这才发现四周围的甲士竟全都梳着金钱鼠尾辫饰之人,分明就是清军无疑。永历帝大呼上当,几近崩溃地大声斥责王会道:“王会,你这个无耻小人!汝为荣华富贵投敌,尚情有可原,然今日汝却欺君罔上,将朕诓骗至此,汝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有何面目面对我大明历代天子?” 王会心中有愧,不敢正视永历帝,低声言道:“微臣也是身不由己,皇上认命吧。” 很快永历帝及其宫眷便押入了清军大营。当夜,永历帝面南而坐,通宵没有合眼,胡思乱想了整整一夜,直至黎明时分,他念及必死无疑,心中反倒释然了许多,更是暗自下定视死如归的决心,绝不给历代先帝蒙羞。 待至天亮,吴三桂麾下原明旧官逐一入帐叩见,跪拜如礼。等到诸官礼毕,吴三桂方才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了永历帝面前,他并未跪拜,只是向着永历帝长长一揖,心不在焉地随口问了一句:“桂王安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