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命中的克星-《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2/3)页
    再加上之后的几次小规模战斗,八旗兵死伤两千余人,损失并不算大;
    但是,因为莽古尔泰的侧福晋遭受欺凌,始终耿耿于怀,成了兄弟反目的导火 索;
    崇祯四年,明军修筑大凌河城,统帅祖大寿与万余明军被围城中;
    眼看城池将破,却不想,王立以监军的身份前来督战;
    几次交战,八旗兵死伤六千余人,损失粮草辎重无数,被迫退兵;
    正是大凌河城的筑城,明军在辽河平原扎下了钉子,让皇太极如刺在喉;
    崇祯四年,又是那王立,派遣麾下部将曹文诏深入蒙古,抢走战马万余匹,并且掳走了海兰珠;
    为了赎回海兰珠,又损失了四千多牛羊马匹;
    崇祯七年,八旗兵第二次从长城入关,兵进大同;
    还是那王立,派遣部将曹文诏深入科尔沁;
    这一次,损失的不仅仅是牛羊马匹,还有两千多八旗精锐,以及即将过门的海兰珠;
    去年,阿济格引兵入关,眼看就要大胜而归,却不想再次遇上王立;
    这一战,王立只用一万骑兵,就全歼了三万八旗勇士;阿济格和阿巴泰,还被削首示众;
    去年年底,八旗精锐攻打朝鲜,那王立再次趁虚而入!
    几次交战,不仅损失了两千多兵马,还被他攻入广宁城,抢走了大批粮草军械!
    此战持续到现在,已经半年有余!
    数倍于明军的八旗兵,没有讨到半点便宜!
    曹文诏还在北边肆虐,自己却进不能进,退不敢退!
    本以为,与朱由检签订了议和协议之后,八旗兵可以获得富贵的喘息时间;
    哪知那死太监胆大包天,竟敢以下犯上,不遵协议,不肯退兵!
    据细作的情报综合分析,朱由检的议和,很可能是他的阴谋!
    他就是想拖延时间,打一场消耗战——把自己的主力拖在西平堡,让曹文诏毫无顾忌地劫掠!
    同时,拖垮自己的运输线!
    皇太极意识到这一点,可惜没有应对之策!
    大凌河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城上还有大炮和迫击炮,实在是攻不下来!
    围而不攻,直到其粮草耗尽,然后围点打援,确实是个好办法!
    然而,从时间上来看,八旗兵拖不起!
    八旗兵,擅长的是劫掠和运动战,几乎不需要后勤补给!
    而今,十几万大军聚集于此,每日的粮草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这才四个多月,屯于西平堡的粮草即将耗尽!
    女真部族本就人丁稀少,需要多少人的运输队,才能保证十几万大军的粮草补给?
    想想都可怕!
    既然攻不下大凌河,又围不死大凌河,那就引兵北上?
    可惜,还是不行!
    皇太极知道,自己在马背上长大,身经百战,却无法赶走北方的曹文诏!
    在浩瀚的草原与大漠,骑兵无拘无束,任意驰骋;别说是赶走曹文诏了,就算找到他的位置都难!
    除非,十几万八旗精锐全部北上,没日没夜地围堵!
    然而,王立的大军,正在大凌河虎视眈眈!
    他的手上,还有威力具大的迫击炮!
    他的作战方式,比孙承宗与袁崇焕更加大胆!
    他善于守城,更善于进攻!
    而且,在兵力不如自己的情况下,他敢于大胆地进攻!
    所以,八旗主力一旦北上,盛京就岌岌可危了!
    就算分兵守住了盛京,南方的几百里土地,几十座城池,又暴露在明军的铁骑之下!
    唉!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八旗兵经历了宁锦和宁远两场败仗,不仅没有伤筋动骨,还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而今,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王立手上!
    八旗兵被拖在大凌河,真的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了!
    更可气的是,他的水师已经登陆朝鲜!
    刚刚臣服大清的朝鲜,还没上过一次贡品,马上就转投了大明!
    即将运到的铁锭,竟然被装上大船,不知运到了何处!
    回首这十年,只要遇上王立,八旗兵从没讨到任何好处!
    这不是巧合!
    用汉人的话来说,那个死太监,就是自己的命中克星!
    被搞得心力交瘁,只能试着议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