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西苑-《我们的时代:至死不渝》
第(2/3)页
杨士琦走到老袁的办公桌上,从一堆文件中,找出了一张碎成了七八块,又被沾全了的纸张,上面没有盖任何印章,就连署名也没有,递给了杨承瓒。
杨承瓒默默看完,这不就是原来的21条么,刹那间便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心中不禁怒气横生,将纸张揪成一个团,扔进了纸篓,倏地起身道:“定是东夷人见袁公君宪救国在即,惟恐将来落后于我国,此等域外小国之野心,昭然若揭,袁公断不会应允。”
“干贼娘的!”老袁兀自转过身,黑着脸,大骂一句,便没了后文,径直望向了杨承瓒。
适时,杨士琦与梁士诒也意识到了东夷人的一石二鸟之计策,不过梁士诒的脸上满是狐疑之色,而杨士琦则是赞同的点点头。
徐世昌却在此时望向了头顶的水晶吊灯,明亮的光线照的眼睛发散,蓦的低下了头,闭起了眼,靠在了椅子上养神。
杨承瓒望向了杨士琦,道:“杏城先生,卜五先生说的对,还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才是。”
老袁把视线从杨承瓒身上,不着声迹的移到了徐世昌身上,没做停留,又落到了杨士琦身上。
杨士琦道:“老五倒是想了个法子。”
不待杨士琦继续说,梁士诒就讥笑道:“他能有什么办法?”
老袁沉着声道:“杏城,你继续说。”
杨士琦道:“有个叫何琪的年轻人,不久前刚从西洋回国,人刚至北平,就被两个人贩子给拐了,后来逃出来了,这事儿,北平家喻户晓,老五准备让这两个人贩子顶差,再让何琪出面指证川本一郎,如此一来,便能正大光明的抓人。”
梁士诒狐疑道:“老百姓可都是以为是珐国人干的,凭什么信这个年轻人的话?”
杨士琦道:“这个年轻人,虽然刚回国不久,但名气却不小,尤擅棋,连顾如水也不是他的对手,前几天,与辜教授在广和居论谈,不落下风,因此上了《京报》。”
梁士诒觉得何琪如果只具备以上条件,那么何琪的指正貌似还达不到让老百姓信服的程度。
杨承瓒倒是眼睛一亮,顿时就想明白了其中关键,接过杨士琦的话道:“最关键的一点,杏城先生还没提到,这个年轻人与太炎先生的两位弟子关系匪浅。那天我邀辜教授去广和居,碰巧遇到了他,长得一表人才,谈吐得当,说的话也有见地,倒是个人才,就是不知道能否为我们所用。”
杨士琦点头道:“不错,他与太炎先生的两位徒弟关系匪浅,正好可用,至于他同不同意,老五自有办法,不消我们担心。”
老袁听的眉头一舒展,深吐一口气,负着手,下了台阶,走到了徐世昌面前,躬下了身子,凑到跟前道:“卜五,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