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迅哥儿口中的这件事,是发生在同治九年,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开始之初。 一个书生,屡次落榜不中,于是便找了几个人,去了偏远地带,谋划着搞点大事情,结果还真被他搞成了惊天动地的超级大事情,以至于大清不得不出手。 这个书生不姓黄,而姓洪。 但打仗是要花钱的,大清经过了前两次战争,签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单赔款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虽然家底子彻底掏空了都不够赔的,但叛乱是一定要剿的,不剿不行。 眼看着家底的窟窿眼是越来越大了,而洋人的赔款还不上,老太太又怕继续挨揍,只好商议着分期付款。 但洋人也不是傻子,你大清都被打空了,这么大一笔钱,你拿什么来还? 于是,洋人提出用税务抵除,即由洋人监管大清的各项税务,分期付款的钱便从税务中扣除,老太太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一八六四年,太平天国正式覆亡,五年之后,由曾文正领衔的汉人集团,将捻军以及太平天国余部彻底清剿,大清迎来了久违的安静。 可分期付款总不是事儿,大清每年税务就那点进项,被洋人拿捏得死死的,长此以往下去,大清还能坚持下去吗? 况且老太太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儿,二十多岁时,孤儿寡母的就敢发动政变,一举扫除了八大顾命大臣,可见其手腕与能力也是杠杠的。 于是,洋务运动的萌芽诞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越来越响亮。 然而,洋务运动的真正开始,还得从一八七零年说起,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曾文正,接到了一起棘手的案件,史称“平津教案”。 这一年春夏之交,平津望海楼珐国天主教堂附属机构育婴堂的墓地,被觅食的野狗刨出了几具孩童的尸体,随后平津的差役闻风而至,陆续发现四十多具孩童的尸首。 之后,一个小道消息疯狂的蔓延开来,说是教堂传教士花钱让人贩子诱拐孩童,每个孩童给五两银子,而传教士买这些孩童,是以孩童的眼睛,心肝作为原料,从而配置新式的西药。 恰巧的是,平津差役此时抓到了一个名叫武兰珍的人贩子,据其交待,乃是天主教民王三委托他诱拐孩童。 此消息一处,一时激起千层浪,民情激愤,反洋情绪猛烈,经过了两次战争的压抑情绪,一下子爆发开来,平津的普通民众自发的举行罢工罢行罢市,高喊“洋人滚出平津”的口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