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中庸之道-《我们的时代:至死不渝》


    第(2/3)页

    钱玄被噎了个正着。

    短短的开场数句话,便让何琪涨了大见识。

    同你讲着道理,说着话,一个不慎,你就被骂了,关键你还没法反驳,啧啧!

    辜教授先下一城,饮了一口茶水,润润喉,继续说道:“若要谈老祖宗之学问,我认为绕不开‘中庸’二字,钱爷,何为‘中庸’啊?”

    钱玄回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又道:“知行乃合一,中庸也!”

    前一句取自《道德经》,“反”是对“道”的“认知”,“弱”是对“道”的“运用”,“道”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体现为物极必“反”。

    因此,为了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就要人为的去“弱”化、修正极端的状态,为了达到“中庸”的状态,就要在走向极端时,运用“中庸之道”去矫正失衡的状态。

    因而,“中庸”是一个方法论,代表着“知”,“中庸之道”是一个矫正行为,代表着“行”,故“认知”与“行动”,一体的两面,和谐归一的状态,就是知行合一,也是“心学”的核心思想。

    何琪听的双眼一抹黑,干瞪眼。

    辜教授却是听明白了,道:“钱爷说的不错,用‘心学’来解释,也不无不可,然却过于繁琐,老夫便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书五经,开篇即是中庸,何以然呐?”

    “因为高明莫过于中庸!”

    “是做人做事的根基。”

    “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理想,要有抱负,要进去不懈。”

    “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为何呢?”

    “是因为做事难。”

    “老夫年轻时,在张香帅手下做事,对此深有体会。单是一个劲儿的做事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死了也于事无补,所以,还得有道家的出世精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