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此生三恨-《他有一剑》


    第(2/3)页

    太宗皇帝也是个明白人,一听,天命如此,可叹,可叹。

    于是打消了杀掉武媚娘的念头,但无论如何心里那条刺却是拔不掉了,从此见恨于武媚娘,心中时时刻刻防备着武媚娘,却不敢公诸于天下。

    及至贞观末年,太宗病笃,他感到非常棘手,不知该如何处置武媚娘。

    便问武媚娘在他死后有什么打算。

    武媚娘毫不犹豫便答道:“陛下百年归天之后妾立誓削发为尼,以报天恩于万一。”

    太宗本意是要她殉葬的,她机智的回答,使本来就崇佛的太宗正中下怀,她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太宗皇帝下令百年之后把武媚娘贬到感业寺当尼姑,希望子孙可以避过这一劫。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皇帝去世,遵照大行皇帝的遗命,武媚娘被送进长安感业寺出家,法名“明空”,从皇帝的崇妾,一下子沦为僧尼,眼看就要凄惨地伴着木鱼、青灯度过余生。

    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袁天罡的预料,武才人后来终于还是当上了女皇。

    事源于太宗皇帝的儿子,偏偏爱上了父亲的妃子,为武才人日后的东山再起埋下伏笔。史书记载说:“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

    这是讲武媚娘和唐高宗二人初步建立关系的一段经典史料。

    聪明、感性、柔弱的太子李治爱上了独立、坚强、有表现欲的武才人,贞观二十年至贞观二十三年,两人在唐太宗的病榻前两情相许,相爱缠绵,成就一段不伦之恋。

    不久,他就把武媚娘接回了宫,晋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媚娘,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促高宗立己为后,宠爱有加。唐高宗体弱多病,因此大部分的朝政都由武则天把持,奏章也由武则天批示。他的多情柔弱与武则天的刚强、精明、能干相应得彰。

    据史载,自显庆后,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头疼,视力也逐渐变坏。

    百司奏事,有意让武后决断。

    武媚娘生性聪慧机敏,又涉猎文史,处理政事使高宗很满意,对她的建议,很少驳回,因此,武媚娘逐渐拥有了实权,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唐高宗死后,太子李显继任皇位,是为中宗,随即被武则天废除,改立李旦为唐睿宗,但事实上此时已进入武媚娘独裁的时代。

    到了后期,武媚娘干脆自己当上皇帝,改国号为“周”,但是习惯上仍然把这武则天统治时期称为唐,所以历史上只称“唐”而不称“周”。

    武则天曾经想干脆把“李”家天下变成“武”家天下,最后还是没有。可能是念着太宗皇帝,或者高宗的旧情,还是把江山还给了大唐。

    她废太子庐陵王李显重新立为太子,武媚娘将皇帝位传给李显,李显恢复唐为国号。

    最后,这个小孩子,真的成为了大唐一代女帝。“龙瞳凤颈”和“龙颜”一样,是一种无法揣度的长相,这个故事是事后为了造势编造的还是原本就有,也一样无法揣度。

    让余真意惊讶的,不是她的命运,而是她当上帝王之后的决策

    那时候,太宗皇帝驾崩很久,一些老将,纷纷离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不复存在,当时的朝廷,只有一些新人。妖族入侵,大军压境。

    女帝御驾亲征,直接将那时候妖族的七位大圣的头颅,都取了回来。历史上记载,女帝也是一位大修士,在最后的战斗中,亲自出手宰了那位“妖尊。”

    这种气魄,古往今来,又有几人?

    何况还是一位女子。

    除了大唐,那个国家,还有如此历史。

    徐仰止在一旁,看到余真意在想事情,问道:“怎么, 你也觉得得那算命先生是骗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