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少年 第九十章 明月国的书生-《他有一剑》
第(2/3)页
其中,讲簿记录山长讲学的情况,德业簿登记学生的功课情况,食簿是用来领取钱米,宿斋簿则用来领取灯油和木炭。齐鲁书院还规定,学生请假不得超过三个月。
谒祠、听讲、供课三者都需要登记,缺席三次就“罢职、住供”。这个住供,就是停止供给。给学生的钱粮和伙食断供,这个惩罚可真是不小。
余真意带着彩云,一路吃吃喝喝,不亦乐乎。
彩云本来是鬼物,在书院这种地方,可能会感觉到不舒服,但是有龙虎山真人的令牌,她感觉不是很难受。在书院中,还有许多路过的学子,朝她看来看去。
彩云长得,实在是好看。
又有天师符咒傍身,根本就看不出来是鬼物。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业。
余真意去看了一下,书院中的学生,学的都是些什么呢?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经典,余真意每样都买了一本,打算在路上看。
学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成起床后、早饭后、午后,晚上四段,每一段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既有自学,也有讨论,还有先生解惑,还是很很好的。
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书院还有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德行和学业两大方面。每个月有三次小考,考得好的,成绩一出来就有物质奖励,并且还会累积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升级,也与经济利益挂钩。
德行考试的考核标准一般因山长的习惯而定。
例如,老山主主持齐鲁书院时时,提倡自觉自励,不做硬性规定。
而普通的书院,则从更实用出发,对儒家伦常做了具体化的规定。
例如,不尊敬师长、不孝敬父母,就可能受到被除名的惩罚,那种严重践踏院规、破坏伦常的,书院不仅会将其除名,还会报官立案,并永远不许再入书院。
余真意觉得,这种制度,非常不错。
从书院诞生之初,饱含理想主义热情的读书人,就希望把书院经营成一方净土。然而,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他们最终不得不让步了。许多原先民办的书院,就逐渐被官方“收编”。
这种收编,首先是从书院的经费着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