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浅谈周易 易经六十四卦-《元璞随笔》
第(3/3)页
乾为金(《噬嗑•六五》《鼎•六五》),艮为家(《蒙•九二》《家人•九五》《损•上九》),家中有金,故曰“大畜”。畜,蓄也。
颐:艮上震下。艮王则震相。
《尔雅•释诂》:“颐,养也。”《释名•释形体》:“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嚼物以养人也。”郑玄说:“颐,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颐,养也。
大过:兑上巽下。兑王则巽囚。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巽为信(《中孚》)、兑为毁折(《说卦》),毁信,大错,故曰“大过”。过,错也。
坎:坎上坎下。
习:重。坎上坎下,重坎,故曰“习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离:离上离下。
离,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罗”,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丽”,均应读作“俪”。俪,偶也。离主婚媾(《贲•六*四》)。《说卦》:“相见乎离。”万物至此相俪成偶,繁衍生息,故离为娠(《震•上六》)、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
咸:兑上艮下。兑王则艮没。
咸,通“禁”。临卦初九之辞和九二之辞“咸临”,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均作“禁林”,由此可见“咸”与“禁”通假。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艮为止(《说卦》),依法禁止,故曰禁。咸,亦可读作“缄”。缄:封,闭。
恒:震上巽下。震王则巽相。
《说文解字》:“恒,常也。”震为动(《说卦》)、巽为信(《中孚》),其德有信,行为有常,故曰“恒”。
遯:乾上艮下。乾王则艮胎。
《周易音义》:“遯,徒巽反。字又作□,又作遁。同。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郑云:逃去之名。《序卦》云:遯者退也。”《周易本义》:“遯,退避也。”
大壮:震上乾下。震王则乾囚。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震为雷(《说卦》),雷震天上,故曰“大壮”。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大壮》卦辞中有“丰隆”一语,显然取意于震雷之声。
晋:离上坤下。离王则坤相。
晋,进也。离为日、坤为地,日出地上,故曰“晋”。
明夷:坤上离下。坤王则离休。
夷,伤也。坤为地,离为日(《说卦》),日落地下,故曰“明夷”。
家人:巽上离下。巽王则离相。
家人一卦,王家台秦简《归藏》名“散”,传本《归藏》名“散家人”。家人,当读作“嫁人”。离为女、巽为散(《说卦》《涣》《中孚•九二》),女散嫁人,故曰“家(嫁)人”,故曰“散”,故曰“散家(嫁)人”。
睽:离上兑下。离王则兑胎。
睽卦,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卦名字从目从瞿,即“瞿”。《说文解字》:“瞿,鹰隼之视也。”《礼记•玉藻》:“视容瞿瞿。”《礼记集说》:“瞿瞿,惊遽之貌。”《说文解字》:“睽,目不相听也。”听,从也。目不相听,当为受惊时两眼发呆之貌。睽,当为视容惊惧之貌。
蹇:坎上艮下。坎王则艮相。
《彖》曰:“蹇,难也。”坎为祸(《随•九四》)、坎为患(《比•初六》《大过•九四》《中孚•初九》)、艮为门(《同人•初九》《随•初九》),祸患临门,故曰“蹇”。
解:震上坎下。震王则坎废。
解:解脱。坎为险(《坎•九二》)、震为足(《剥•初六》)、震为出(《随•初九》),足出险外 ,故曰“解”。
损:艮上兑下。艮王则兑囚。
损,减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兑主秋分,艮主立春。自秋分至立春,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故曰“损”。兑为成(《豫•六五》校)、艮为败(《复•上六》),成而败,故曰“损”。
益:巽上震下。巽王则震休。
益,增也。《易纬•通卦验》:震主春分,巽主立夏。自春分至立夏,万物生长增益之时,故曰“益”。
夬:兑上乾下。兑王则乾相。
夬,快也。快,锐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锐利之义。
姤:乾上巽下。乾王则巽死。
姤,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作“坸”或“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作“敂”,当以“敂”为正。《说文解字》:“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姤•初六》),巽为木(《说卦》《大过》),金克木,故曰“敂”。敂,击也。(参见《姤•初六》)
萃:兑上坤下。兑王则坤休。
萃,聚也(《彖》《序卦》《杂卦》)。坤为川、坤为河(《泰•九二》),兑为渊(《乾•九四》)、兑为泽(《说卦》),川入渊泽,故曰“萃”。坤为众(《晋•六三》),兑为归(《归妹》),众归,故曰“萃”。
升:坤上巽下,坤王则巽废。
《周易本义》:“升,进而上也。”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登”。《说文解字》:“登,上车也。”升与登同义。
困:兑上坎下。兑王则坎胎。
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兑为律(《师•初六》)、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屯•六二》),兑上坎下,盗寇伏法之象,故曰“困”。
井:坎上巽下。坎王则巽没。
巽为木(《说卦》《困•初六》《大过》),坎中有木,故曰“井”。古代以木构架支护井壁,故“坎中有木”为井之象。
革:兑上离下。兑王则离废。
革,改也。兑为毁折(《说卦》《大过》《离•上九》)、离为戈兵(《说卦》《噬嗑•初九》),毁之以戈兵,故曰“革”。
鼎:离上巽下。离王则巽休。
《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离为缶(《坎•六*四》),离为瓮(《井•九二》)。离为容器、离为三(《晋》《讼•上九》《明夷•初九》)、巽为股(《说卦》《咸•九三》),器有三股,鼎之象也,故曰“鼎”。
震:震上震下。
震,动也。震主春分(《易纬•通卦验》)。春分之时,万物萌动,故震卦的基本含义为动。
艮:艮上艮下。
艮,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根”。《广雅•释诂》:“根,始也。”《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生芸芸,各复归其根。”根为始,根为终。《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艮卦卦辞描述的正是其终万物始万物的特性。
渐:巽上艮下。巽王则艮废。
渐,序也。艮为鸟(《小过》)、巽为信(《中孚》),鸟有信,候鸟也,故爻辞取象为“鸿”;鸿,飞成行,止成列,排列有序,故曰“渐”。《艮•六五》艮之渐曰“有序”,亦取义于此。
归妹:震上兑下。震王则兑死。
兑为归、震为女(《随》《震•上六》),故曰“归妹”。归妹:意思是把媳妇娶回家。兑与震为夫妇(《随》),兑男娶震女,故曰“归妹”。
丰:震上离下。震王则离胎。
丰:大鼓。殷墟卜辞反映出丰和庸关系密切,“可以断定‘丰’本是一种鼓的名称”。即“庸是大钟,丰是大鼓,所以它们才会时常并提”。(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震为鼓(《离•九三》《中孚•上九》)、离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大腹之鼓,故曰“丰”。由丰卦卦象也可以反证“丰”本是一种大鼓。
旅:离上艮下。离王则艮囚。
旅:羁旅,出行在外,作客寄居 。离为火、艮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无所容,故曰“旅”。
巽:巽上巽下。
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筭”。《说文解字》:“巽,具也。”“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段玉裁注算字云:“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义别。算从竹者,谓必用筭以计也。从具者,具数也。”桂馥曰:“从具者,本书‘十,数之具也。’《三苍》:‘算,选也。’选当为巽。本书‘巽,具也。’”
兑:兑上兑下。
兑,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夺”。《篇海类编•通用类•大部》:“夺,强取也。”《广韵》:“敚,强取也。古夺字。”兑当为敚字之省。
涣:巽上坎下。巽王则坎囚。
涣,散也。《说文解字》:“涣,流散也。”坎为鬼(《睽•上九》《既济•九三》《未济•九四》)、巽为散(《说卦》《中孚•九二》《小畜》《家人•六二》),鬼魂流散,故曰“涣”。
节:坎上兑下。坎王则兑废。
《说文解字》:“节,竹约也。”《孟子•离娄》:“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朱熹《集注》云:“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
中孚:巽上兑下。巽王则兑没。
孚,信也。《说文解字》:“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序卦》:“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杂卦》:“中孚,信也。” 兑为节(《节》)、巽为信,节而信之,故曰“中孚”。
小过:震上艮下。震王则艮休。
小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过”,当以“少过”为正文。艮为止、震为足(《说卦》),止步不出,故曰“少过”。过:出访,探望。
既济:坎上离下。坎王则离死。
既,已也,尽也。济,止也。《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虚。”注:“济,止也。”离为火,坎为水,火遇水,故曰“既济”。既济:已止。
未济:离上坎下。离王则坎死。
《尔雅•释言》:“济,渡也。”《史记•宋微子世家》:“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未济:未渡。
坎为水,离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济”。
参考资料:《三易通义》,齐鲁书社2006年11月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