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杨广是个好皇帝-《大宋将门》


    第(2/3)页

    可就在韩绛离开的这一天,西京格外热闹,到处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弄得韩绛一头雾水,别是欢送我吧?

    莫非我在民间的名声这么好?

    韩绛立刻正襟危坐,把派头儿端了起来。

    只是他绷着好半天,却没发现有人搭理,只好派人去打听,这下可好,韩绛总算是弄清楚了,敢情是修了好几年的川陕直道终于通了,第一批,攻击一百万匹蜀锦送到了京兆府,其中有20万匹运到了西京,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洽谈。

    很多老百姓也都跑过去看货,听说这一批蜀锦质量好,价格还比往常便宜两成呢!

    蜀锦在汉唐可是大大有名,纹样图案丰富多彩,章彩绮丽,尤其流行“团窠”与折枝花样,外环围联珠纹,团窠中央内饰对称,多隐喻吉祥、兴旺,绚烂的蜀锦装点盛世大唐,畅销海外,名噪一时。

    到了大宋,蜀地经历战乱,衰败了几十年,后来东南兴起,吴地的丝绸渐渐畅销全国,巴蜀被压了下去。

    近些年,随着巴蜀经济恢复,蜀锦又重新兴盛起来。

    只是巴蜀的商人环顾四周,郁闷地发现李白说的真对!

    蜀道难!

    蜀道太难了!

    东南的丝绸可以顺着运河,直接进京,畅通无阻。而蜀锦呢,要吗沿江而下,到东南再转乘漕船,要吗就翻越秦岭,跋山涉水,将一点可怜兮兮的货物送到京城。

    交通的制约,几乎是致命的,时间长,成本高,沿途损耗,种种加起来,使得蜀锦价格过高,丧失市场份额,惨淡的局面,让不少官员和商贾痛心疾首。

    只是这些人除了到处诉说,不停发牢骚之外,别的办法一点都没有。

    蜀道艰难,那是公认的。

    还有什么办法改变吗?

    当所有人都要认命的时候,转折出现了。

    川陕直道上马,朝廷举倾国之力,西京银行和皇家银行提供贷款,从青唐招募民夫,把各地的罪犯都发配过来。

    还派遣了最好的工程团队,让大才子沈括督工,动用了数之不尽的火药,开山,架桥,修路……

    当直道渐渐露出雏形的时候,巴蜀百姓沸腾了。

    商人纷纷认购债券,沿线百姓不计成本,帮助施工,川陕四路的衙门一起出力,把治下的犯人,还有厢军,统统都派过来。

    要人给人,要粮食给粮食!

    就在所有人的瞩目之下,川陕直道终于通车了。

    这一条直道最大的坡度不超过30度,最窄的地方也能并排通行两驾马车。而且每隔20里,就有休息区,可以补充食物和饮水,还有棒棒儿和牲口可以租用。

    从益州出发,沿着直道北上,10天就能赶到京兆府,再从京兆府赶到洛阳,也不过是10天光景。

    不到一个月,就能把蜀地的物产,送到京城,比起东南要快得多!

    虽然陆运比水运要贵很多,但是由于运河压力太大,经常出现延误,整船整船的货物押着,迟迟不能变现,要是货物发霉了,死的心都有了。

    直道就不同了,拥堵的情况很少,速度快,资金周转方便,京城有什么需求,能迅速拿出商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