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刘宣刚到的时候,管宁和他说的话,应该有考校的意思。 事实上,管宁下午和刘宣说话,一方面是表明心迹,言明不打算做官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考校一下刘宣耐心的想法。 如果他一回绝,刘宣就带人离开,事情就到此为止。 刘宣留下,事情有转圜的余地。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管宁给刘宣设下的一个小小考验。 刘宣微微一笑,不急不缓的道:“先生,论及将来的打算。在近期内,是把北海国和东莱郡治理好,锻炼出一支无敌之师;短期内,是平定青州,稳定青州局面;长期内,则是西出青州,荡平天下战乱,中兴汉室。” 大致的一个规划,刘宣说了出来。 管宁点头道:“殿下果然是好志向,希望殿下能够成功。天下太平,百姓也能有好日子过,不至于****受苦,夜夜受累,朝不保夕。” 刘宣说道:“要解决百姓之苦,却并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需要无数人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管宁说道:“愿闻其详!” 刘宣心中窃喜,这可是说服管宁的机会。 面对管宁,刘宣没有立即述说,反而是慢慢的思考。 宁愿慢一点,刘宣也不愿意出错。 管宁也是表情平静,静静等着,邴原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开口说话。 房间中,灯火摇曳。 忽然,刘宣说道:“百姓之苦,究其原因是战乱所致。” “往大了说,需要四处征讨不臣。往小了说,需要无数人一点一滴的付出,才能积累力量,然后四处征伐,平定局面。” “这一切的基础,人才是根本。” “不管粮食有多么的丰足,士兵有多么的精锐,累计了多少的钱财……如果人才缺乏,都难以成事,或者可以短期内成事,但难以长久。” “军中无大将,政务缺能臣,那么不论是战场,亦或是政务,都无法运转。” 刘宣眼神自信,镇定自若的说道:“所以在本王看来,要解决百姓的疾苦,得挖掘大量的人才参与,才有机会力挽狂澜。” 话语的语气,已经有了变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