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管亥寸步不让,道:“大道理谁都懂,也都清楚。可是一万幽州兵的威胁,你应当很清楚。一旦幽州兵哗变,后果将不堪设想。” 徐晃轻笑道:“有问题解决问题,现在要做的就是稳定军心,让他们不哗变。” 管亥咄咄逼人道:“一万人的人心,不是三五百人,不是一两千人。这么多的士兵,不是那么容易归顺的。” 两人的交谈,渐渐有了火气,开始争锋相对。 “咳!咳!” 刘宣轻咳两声,徐晃和管亥都各自停下,不再争论。 只是,双方谁都不服谁。 刘宣面色平静,并不焦急,问道:“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刘宣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打算,但需要考虑下属的想法。询问麾下文武官员的意见,是一个好习惯,这是发挥下属才能的一个小技巧。 如果所有的事情,刘宣都乾纲独断,不询问麾下人的意见,时间一长,麾下的人就不会再献策,这会挫伤他们的主动性。 故此,不管意见是好是坏,刘宣都必须要询问。 至于采不采纳,那是刘宣的考量。 糜芳想了想,正色道:“主公,卑职赞同徐晃的建议。杀俘不祥,大造杀孽不符合主公皇叔的身份。” 刘宣微微颔首,又看向麾下的其他人。 一个个将领和官员各执一词,有支持徐晃的,也有支持管亥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反倒是郭嘉和贾诩,两人暂时没有说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