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蔡琰沉吟片刻,问道:“世子,这曲《十面埋伏》有什么讲究吗?” 刘宣回答道:“《十面埋伏》的出处,来源于楚汉相争时期。当时高皇帝刘邦率领汉军,在垓下伏击项羽,最终逼得项羽自刎乌江。整首十面埋伏,便是依据当时的战况来的。” “妙!妙哉!” 蔡邕听了刘宣的解释,再回想刚才的曲子,连连称赞。 孔融盯着刘宣,更是觉得看不透刘宣。 刘宣一鸣惊人后,展露出的能力,可谓是惊才绝艳。刘宣智斗康王妃、斗垮李傕和杨奉,才智卓绝;刘宣自幼没有名师指教,却才思敏捷,五步成诗;刘宣战管亥、败徐晃,武艺也是精湛绝伦。如今刘宣还能抚琴奏曲,这份才华,简直是太出众了。 孔融心中,也是佩服不已,更相信了许劭的评价。 蔡琰眼中神采飞扬,异彩连连,她也被刘宣的一曲《十面埋伏》折服了。 蔡琰眼珠子滴溜溜一转,道:“世子刚才弹奏的《十面埋伏》,昭姬是第一次听闻。不知道这首曲子,是否是世子所做?” 刘宣道:“正是如此。” 穿越不剽窃,不如不穿越。 反正都已经拿来用了,刘宣毫不犹豫的占为己有。 蔡琰双手合拢,正色道:“世子大才,昭姬佩服。”她看向刘宣的眼神,尽是钦佩。任何一首名曲,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出来的,刘宣的《十面埋伏》,可堪传世。 刘宣道:“昭姬姑娘过奖了。” 蔡邕也夸赞不已,厅中的气氛,扭转了过来。 “为这一曲《十面埋伏》,我敬世子。”蔡邕端起酒杯,向刘宣敬酒。 刘宣连忙道:“多谢蔡先生。” 蔡邕以一首琴曲作为切入点,然后话锋一转,大谈朝廷的政务。孔融心系政务的,也开口附合。刘宣时不时的说几句,厅中的气氛,颇为欢欣。 吃罢晚饭,天已经暗了下来。 孔融提出告辞,蔡邕和蔡琰亲自送孔融和刘宣出门。到了门口,蔡邕拱手道:“孔相、世子,若有闲暇时,随时来府上做客。” “一定。” 孔融和刘宣点头,面带笑容的回答。 蔡琰道:“世子琴艺出众,昭姬佩服。奈何天色已晚,昭姬无法向世子讨教。如果世子有闲暇,还请来府上多多指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