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外加上萧玄任人唯亲,最喜欢在军中安插监军一职。 众武将对于监军原先并不抵触。 征战在外,有监军随行,陛下也会心安。 他们身为将领,对这些事情颇为熟稔。 可萧玄任命的监军都是些妃子叔父。 那些后宫妃子大多出身商贾。 这些人哪里懂得行军布阵一事。 在军中只会收受贿赂。 若是哪位将军送的钱财少了,送去京城的奏折上便是污蔑和栽赃。 先前荡寇将军便是如此。 因为年纪轻轻,不愿同监军同流合污。 对方在奏折之上言说荡寇将军通敌卖国。 萧玄连查都不查,直接下令处死。 荒唐的便是圣旨传至军营,荡寇将军刚刚才歼灭数万敌方大军。 此事传回京城,一众武将纷纷上书,言说监军贪污受贿。 奈何萧玄就因为宠爱妃子,将此事压下。 一次又一次。 众武将早就被伤透了心。 连带着这次苏墨之举,众人心中也极为理解。 边军犯境,袭扰百姓。 身为皇帝却让边军隐忍,不得反击。 放在哪一位将军也不会坐视不管。 直到京城之中,舆论过于惊人,这才同意边军大将军领兵反击。 苏墨带人打到玉门关,这本是大周王朝的幸事。 一众武将也是心中钦佩不已。 大周同大武王朝征战百年,从未打至玉门关之下。 如今苏墨此举,无疑是创造历史。 若是继续征讨。 大武王朝势必要交出一州之地和谈。 奈何皇帝昏庸。 仅仅因为一个长乐公主,勒令退兵。 十八道金令让苏墨退兵不够,还要颁圣旨勒令其回京。 众人都是摸爬滚打多年的将领。 对于苏墨回京后将要面临的事情,心中大致清楚。 无非是被剥夺功劳,扣上一个不尊王命。 若是愿意拿出钱财收买宦官,或许还能保下一命。 若是不愿意,极大的概率便要冤死狱中。 故而,当萧玄提名让他们领兵讨伐苏墨,众人都不愿意。 一来,众人本就不是对手。 苏墨坐镇边军,十年来未尝一败。 大武王朝麾下猛将何其之多? 还不是都在苏墨手下饮恨败北。 再者,苏墨擅长练兵。 他麾下的边军早就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炮灰之流。 如今的边军乃是大周王朝之中,最为精锐之军。 众人只是心中不愿接受罢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