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的数量越大越好。 刘福旺看向刘春来,后者示意他自己做主。 贺黎霜虽然闹着上了桌子,却没有之前那样胡乱开口。 很遵守规矩,其他人没动筷时,她也没动筷子。 即使现在动筷子了,也很克制自己,倒是让刘春来有些意外。 粮站出售的国家返销粮,米1角8一斤,谷子1角2一斤,收购价格谷子是9分钱一斤。 不管国家统购,还是各大粮站的返销粮,在座的都是公社一级的干部,除了刘福旺父子跟贺黎霜。 “谷子你们要啥价?”刘福旺开口。 他肯定不愿意直接买米。 往粮站交粮,米因为不好保存,不收。 “肯定要比国家统购价高一点。”谢国强琢磨着啥价合适,“国家不返销谷子,市场上私人卖谷子,价格在1角3左右,按1角2一斤如何?” 刘福旺跟严劲松两人都皱起了眉头。 稻子按照粮站交粮规矩,100斤谷子要出40斤壳。 实际上100斤稻子因为加工技术的原因,大约能出68斤米。 按照对方这价格算起来,一斤米要大约1角7分6。 比国家收购的价格,一斤只便宜4厘。 刘福旺自然不可能同意这价格,“除非按照粮站的规矩,去40斤壳,要不然这价格就太高了。” 40斤,哪怕按照国家收购价,也得3块6。 看起来不多,可几十万斤呢? “这价并不高,出的米跟粮站的差不多。不过多出来的糠呢?用谷糠养猪,那又是一笔收入!” 大家都是搞农村工作的,这些事情都熟悉无比。 贺黎霜倒是一脸兴趣地听着,不断在心中计算这些。 粮站收购,除的这些谷壳,其实也不过分,因为要运输,还要加工等,成本算上,也没有啥利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