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大昭的新招数-《这世子能处,说截胡就截胡》


    第(2/3)页

    她也算帮到了师兄。

    但很快,薛荔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那群学子他们刹不住车了!

    “其实我认为,辜先生不回墨家更好。没有门派的约束,不必遵守大家族那些陈腐的规矩,他反而更自由,更能把技艺发扬光大!”

    “如果辜先生现在还在墨家,他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于是,辩论话题就从辜墨是不是被冤枉,跳到了没有门派的约束会不会更成功上面。

    说着说着就说到资源共享的问题。

    “如果墨家的藏书阁能够敞开供人浏览翻录,而不是藏着掖着。那么即使藏书阁被毁掉,它里面的书籍也有备份,不至于全部被毁。”

    话题再升一阶,说到了中原的门派内耗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大的损失……

    “墨家为什么不对外公开藏书阁?就是因为有门派之争!”

    “假如没有门派之争,所有人把相互争斗的劲都贡献到国家发展上面去,那难以想象大昭会是怎样一幅强盛景象……”

    薛荔:“……”

    目瞪口呆。

    再说下去就要涉及到朝政了。

    那是能够议论的吗?不行的!分分钟砍头的。

    果然,马上就有学生道:“朝廷就应该立法,规范约束这些门派的行为!特别是佛教!佛寺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每年又不向朝廷纳税……”

    薛荔:“……!”

    拦不住!

    根本拦不住!毁灭吧!

    围观的人群当中有两个民夫,长得矮小普通,扔进人群中就找不着的那种。

    这两人一直在码头上搬运货物,把万松书院学子出现直到现在的辩论会的整个过程看在眼里。

    他们俩都是东岳的探子,潜伏在大昭多年了。

    大昭摄政王妃并世子要出使东岳,如此重要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不关注?

    在码头当搬运工便是最好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果然,发现了重要信息。

    大昭这次为大使团配备的武力之高,物资之极大丰富,这些都在两个东岳探子的意料之内。

    但万松书院学生的出现就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了。

    简直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

    大昭什么意思啊这是?

    两个探子把脑袋想穿了都没有琢磨透彻。

    派这些学子到码头来到底是什么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