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自从剿饷推行以来,各地征收的数目都暂缓了燃眉之急。 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大明战备所需!” 兵部尚书杨嗣昌说道:“微臣建议,东而辽东、蓟镇,中而畿辅,西而陕西三边,共练兵七十三万,以此,才能让大明江山永固。” “嗯……” 崇祯皇帝皱眉道:“可光是剿饷,如何能够?” “因此,我们还得增加一项赋税——” 杨嗣昌笑了笑,说道:“我们可以从天下田土中,每亩加税银一分!” “微臣和户部尚书算过了,若是推行下去,朝廷光是田赋,每年便可得七百三十余万两赋税。” “七百多万两?” 崇祯皇帝顿时双眼放光:“若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是可以解我朝燃眉之急?” “没错,我们可以将之定为‘练饷’!” “好,就叫练饷,马上推行下去!” 镜像到此停止,定格在了崇祯皇帝喜上眉梢的画面上。 朱元璋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这种感觉他从未有过,但听他火冒三丈道: “当年就是元廷,也不过如此啊!” “他崇祯难道就想不到,这些会给百姓带来多大的负担么?!” “也许想到了,也许是受了蛊惑。” 陆鸣客观回道,说实话他不太信是蛊惑。 崇祯就算没被当皇帝培养过,但书总是看过的。 自古以来,一旦加重赋税,最苦的是谁,还用说么? “就这样,压在百姓们身上的重担,又多了一座山。” “当然,崇祯也曾要求过勋贵们捐钱,比如他曾要求武清侯李国瑞,借给朝廷四十万两。 在李国瑞哭诉没有之后,崇祯皇帝直接夺了他的侯爵,李国瑞在忧惧之下病死,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还有就是,在李自成快打进京师的时候,崇祯也曾催捐助饷……” 陆鸣话音落下,镜像陡然一变。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然和刚才收百姓粮饷时的状态天差地别,只见他踱步于应天殿上,看着满朝文武说道: “朕不管你们如何做,总之文武百官,包括所有太监在内,你们多得给朕捐助军饷,否则一律论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