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嗯,不过杀到斡难河畔,只是他璀璨功绩中的一点,光是一个永乐大典,都足矣让他成为,明朝当之无愧的第二大帝!” “那百姓如何?” 朱元璋始终对百姓念念不忘。 陆鸣想了想,最终还是说道: “百姓虽然颇为艰难,但是,大明在整个永乐时期,都迎来了一个十分稳定的发展时期! 战场一直发生在境外,虽然对国库损耗巨大,但好在,陛下您还有一个好孙子!” “谁?!” 朱元璋顿时喜上眉梢,朱允炆已经让他丢尽了颜面,如果真能有个孙子,能为他争口气的话,那必然是件好事。 陆鸣紧跟着说道:“明仁宗——朱高炽!” “他虽然在位仅有一年时间,但监国时间长达七年,是朱棣和百姓坚实的后盾,也就是他的存在,才让朱棣可以放心地对外征战。” “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战争和民生之间斡旋,选贤举能,任用贤臣治国,将战争对老百姓的损耗降到了最低,也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 “所以,先祖大可放心,朱棣虽然征伐颇多,但百姓还没有到民不聊生的地步,而在之后,他们也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大治之世。”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朱元璋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看来是咱小瞧了老四,小瞧了朱高枳!” “在元末和靖难之后,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非但没有重蹈隋末的覆辙,反而为盛世打下了基础,咱有如此子孙,还有什么好愁的?!” 话罢,朱元璋突然像是释怀了,一只手拉着陆鸣,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返回了应天大殿,一边走,一边说道: “后世走,跟咱喝酒去!” “咱今日,要和你谈尽古今之事,尤其是未来之事,咱要知道你们未来的百姓,究竟如何,到底如何!” 在应天殿门口,朱元璋猛地停了下来,肃然说道: “这一次,咱要知道,六百年后的百姓如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