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可是先祖,杨坚先祖曾派过三十万大军征讨,虽然无功而返,但高句丽还是被这气势给吓到了,向杨坚先祖表面称臣。” “这是否说明,打高句丽用不上百万的军力呢?” 陆鸣说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疑问,从杨广的分析来看,打高句丽的确是一个必须马上去做的事情。 但是,先花数百名修运河,再花百万大军去打高句丽,这未免太过奢侈和滥用民力了! 其实杨广完全可以像李世民一样,在打高句丽前,老早就派一堆人先去做各种勘探了。 虽然隋朝的军事实力没法和李世民巅峰时期比,但光是一些基本的勘探,都足够少派数十万的兵马。 所以,陆鸣觉得,杨广还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不过,这是他站在历史全局的视角来看的。 毕竟对于这个时候的杨广来说,可没有李世民这个六边形参照物。 相反,李世民恰恰是以杨广为参照物,才在攻打高句丽之前,慎之又慎,不敢兴师动众。 那么,这个时候的杨广,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是真的好大喜功?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都跟着好奇起来。 面对这个问题,杨广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 “在朕看来,打高句丽就是举倾国之兵也不为过!” “就是三十万军没能打成高句丽,所以朕派就派百万大军! 朕就是要在各大异族联合之前,瓦解他们的野心,哪怕要劳民百万,横尸遍野,朕也绝无犹疑!” 杨广霸气侧漏道。 陆鸣和观众们这才明白,杨广打高句丽,根本就是一场不计代价的大战! 他不是不能考虑得更全面,而是压根就不想考虑,就是要倾举国之兵去打! 这和汉武帝当年打匈奴倒是有些异曲同工,只不过杨广玩得太崩了! 汉武帝好歹是建立在连胜得军心、民心的前提之上,可杨广是连败啊! 不过,也可能正是因为连败,才让杨广越发不甘心! 这样换来的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地不计代价,最终才让整个大隋天下都崩盘! 想到这,陆鸣猛地想到一个史学家的话。 隋朝之亡,不在运河,不在科举得罪了士族! 而在于三征高句丽,彻底失去了民心,这才让士族有机可乘,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人心! 带去的都是老百姓的儿女,死的都是老百姓的孩子,皇帝和皇帝的孩子最后都还活得好好的,甚至可能还想去打! 哪个百姓还能容忍这样一个皇帝,屡次去打徒劳无功的战役?! 想到这,陆鸣心里也是暗恨,本想忍着不说,最后干脆直抒胸臆,为当世的老百姓鸣不平! “可是先祖,您错了!” “朕错了,朕哪里错了?!” 杨广认为眼前这个后世,根本就不懂战争! “您是知道百姓的苦,可是您,您根本就没有在意他们的苦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