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后,王恢便被士兵给带了下去。 “御史大夫!”待得王恢被带下去了之后,刘彻将目光放到了某位将官的身上道。 “来了!来了!我最想看到的情节终于来了——大汉和匈奴的第一战……究竟孰强孰弱呢?” “王恢、李息,率部隐伏在代郡境内,以截击匈奴的辎重!”刘彻再次命令道。 随后,卫青进一步解释道:“守株待兔的战法,人和兔就只有两种选择,守和不守,撞和不撞,这实际上拥有着很大的赌博成分在里面,误打误撞下,或许能够成功,但是几率实在是太小了,很难以智慧、勇气取胜,这样……对匈奴有利,而却对陛下不利!” 只可惜,迎接田蚡的,却是刘彻毫不犹豫的否定之言:“不对!马邑之围是朕的决策,并不是王恢的决策,王恢之前的许多建言并没有错,说到人品,朕只是觉得他缺少了点侠气,他该学学剑客之道,历来江湖上的剑客,与高手狭路相逢,明知道不敌也会宝剑出鞘,这叫什么……你们知道吗?这叫亮剑!此番马邑之围,就是我汉朝对强大匈奴的第一次亮剑,虽然没能达到预期,但是此战也向一向骄纵的匈奴表明了我汉廷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实力,也使朝廷上下谈匈奴色变的恐惧心理得到了扭转,因为毕竟匈奴是仓皇撤退!此战也使朕对军队和将领的现状以及朝廷大规模调动军队的能力得到了验证,终于能使朕从上林苑的狩猎过渡到前所未有的真正的实战!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一步意义更重大吗?” “臣斗胆想陛下禀报……朝廷上下的舆情!”不知晓刘彻真正心思的田蚡这般回禀道。 听得刘彻的问询后,卫青并未在第一时间给予刘彻回答,反倒是反问起了刘彻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陛下还记得前年……我等在上林苑捕捉到的那只白色獐鹿吗?” ………… “怎么不记得?”刘彻在微一思忖后,当即回答道,“那是一只十分罕见的白鹿,朕猎之心切,调动六百人,在那泉水边整整守了三天三夜才将它捉住!” “好了!好了!”听着两方唇枪舌剑般的互怼声,皇帝刘彻很是不满的打断了他们的对喷道,“无论如何,此仗非打不可——既然匈奴大单于以及其麾下主力被引诱到了马邑,那我们就应该抓住此等天赐良机,集中三倍于敌的汉军主力,在马邑设围,以逸待劳,痛歼匈奴!” 不是他们不想争出个子丑寅卯来,而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出来了,在对战匈奴一事上,他们的皇帝陛下刘彻已然打定了痛歼匈奴的主意,而没有了太皇太后压制的皇帝刘彻,一旦他打定了主意,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大臣所能够阻拦的了的! 至于刘彻,眼见得众人没有任何的意见后,当即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内侍春陀,进而吩咐道:“宣诏!” “诸位!诸位!大家稍微平静一下!大家稍微平静一下!其实,我觉着吧……我不是泼大家冷水啊,其实,对于这场战争,我总觉得有些太过顺遂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当你觉得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可能就是你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因为刘彻布置太过顺遂的缘故,我总感觉,这一场战争的结局,可能会出乎我们的预料之外!” 听得卫青之言,刘彻忍不住回首打量了一眼卫青,继而很是犹疑的询问道:“你的意思是……朕的决策上有失误?” “陛下……将兵之事,恪守纪律,赏罚分明,这是对的,但是,王恢毕竟是此次对匈奴作战的创意之人……”很想为王恢说情的卫青徐徐开口讲道。 “无非说王恢的人品——他这个人说一套做一套,完全是嘴上的功夫,欺君误国、罪恶难赦!”田蚡开始在朝堂上彰显自己这个丞相的存在感道。 “对付匈奴,刘彻必须统筹好汉朝内部一切能够统筹到的力量,否则……说不准汉朝就要被匈奴给车翻掉!” “六百人能够捉住,其实是侥幸!”卫青很是认真的说着道,“獐鹿生性多疑,其嗅觉能力非凡,六百人中要是有一个人出错,必然功亏一篑!” “现阶段,匈奴的实力远超汉廷,而汉朝又浪费了此次埋伏匈奴的机会,往后再想要找到这么好的机会,恐怕就难了!” 春陀打开手中的诏令后,缓缓地诵读着刘彻事先安排好的一切任命内容。 ………… 望着讨论着的众人,刘彻面色不耐的表明了自己的意志道:“朕的决心已定——将要用最棒的,兵要用最强的,毕其功于一役,痛歼匈奴,以偿代郡之血债!” ………… “是吗?”对于在这个时候突然站出来的自家舅舅,不等其说完话,刘彻便毫不犹豫的打断了他的话头道,“你丞相是这么看的?” 当即,王恢面露忐忑之色的跪在了地上。 而在此过程中,汉朝大军实际上还有一次衔尾追杀的机会的,然而,当时埋伏着的汉军统帅王恢却因为匈奴的退却而彻底的松了口气下来,至于追杀……尽管身边的副官不停地对其述说着追杀的重要性,但是他却全都选择了无视,以至于错过了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次交锋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