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什么声音?”朱标好奇抬头看了一圈,并未瞧见有什么东西,便问跟在身边的小太监安平,“可听到什么?” 安平摇头:“奴才并未听见任何声音。” 那大约是自己听错了。 朱标低下头去,才翻了一页书,就听到那道声音无比清晰的在他耳边说道: 【朱标,生于1355年10月10日,即龙凤元年,出生在商人陈迪家中。】 【是时,朱元璋因打仗并未在身边,之后在战场上听闻此事却是大喜过望,当场给他取名为“标”,并对战场上的一座山丘大加赞扬,说“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标一怔,扭头看向安平,张口欲言,又停下。 耳边的声音还在继续: 【从六岁起,朱元璋便甄选宋濂等名师为朱标启蒙,朱标更是尊师重教,对教导过自己的师长从来尊敬。】 【生活中,朱标也是极好的长兄,几个弟弟犯了错,都是他为其向朱元璋求情。】 【对同母亲兄弟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几人来说,长兄如父,朱标就是他们的小爹啊!】 朱标:…… 一时他竟然不知道,这是夸赞,还是……嘲笑…… 而且,这一堆陌生的名字与封号,难道就是……朱小二朱小四朱小五朱小六吗? 朱标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干脆的放下手中的书,侧耳倾听起来。 【1367年,朱元璋命年仅十三岁的朱标回临濠祭祖,也是希望借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 朱标愣了一下。 这事儿,他爹还未与他说过呐? 【临行前,朱元璋教导朱标:“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朱标自然无不应下。】 【遂朱元璋命中书省辅行,凡所过郡邑城隍、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 【过太平,访陈迪家,赐白金五十两。】 【至临濠,告祭祖墓。】 耳边的声音到这里戛然而止。 朱标呆呆坐在桌前,半晌忽然起身。 安平吓一跳:“世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