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至于是真的就这般巧,还是对方将时间计算的好好的,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对于马氏和朱元璋来说,事情到底是真是假都无所谓的。 没多久,马蓁蓁便听说,原本在老宅还能掌着一二权利的那位柳姨娘生了重病,每日只能在屋里待着不能出来。 倒是一位姓郭的姨娘,似乎很是懂事,连马氏都夸了几次,如今老宅便先让她管着。 随着天气逐渐热起来,马蓁蓁的香皂开始畅销起来。 有钱些的,便喜欢买那闻起来味道极好的香皂,尤其马蓁蓁还别出心裁做出透明的、中间镶嵌着一朵鲜花的“花朵皂”,是最受时下女子欢迎的。 而读书人则偏爱松竹味道的香皂,梅兰的也算畅销。 老百姓们更朴实一些,多买那种最便宜、没什么味道,但洗起来一样干净的普通肥皂。 马蓁蓁还趁着夏季将要来临,搞了个促销活动——在成衣铺子购买两身以上成衣的,送专门洗衣的肥皂一块。 那肥皂大的很,是普通能买到的肥皂两倍大。 这一举动得到的反响很的不错,让马蓁蓁的钱包又鼓了一圈儿。 与此同时,她写下的,关于历史上三月十七发生的洪都之乱的描述,也得了两颗星的有用度,得到酒精提纯的奖励。 ……鸡肋的奖励。 马蓁蓁撇撇嘴,还不如奖励她造酒之法呢。 说起造酒,马蓁蓁自然想起一个人。 那便是后世都有名的、明初第一大富豪沈万三。 后世的南京有一条有名的巷子,名叫糟坊巷,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酿酒的地方。 有说管着糟坊巷给他酿酒的,便是沈万三。 但也有人说,沈万三主要是贸易和纺织,没做过什么酿酒的生意。 真真假假,马蓁蓁如今也不知道,但现在吧…… 这给明太祖酿酒的生意,她难道,就不能做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