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长生,陛下那边有令,让你莫要杀得太狠,以免无法收场!” “姜厉是姜家的人,太后的子侄,不可擅杀。应火速押解回神都,交由军法处处置!” “还有就是七月七马上就要到了,必须及时返回洛都,千万勿要耽误正事!” 从长乐宫出来后,清影就在第一时间,将女帝的指令,传达了过来。 李长生见现在已是七月初二,距离七月七日,只剩下五天时间。 从这里,率领大军赶赴神都,怎么着也得有两日路程。 这也就意味着,他还能在偃师逗留三天。 可现在六大村落,才刚刚起步而已。 自己这边,能用的人手,实在是少得可怜。 很多事情,都得他亲力亲为才行。 三天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还是得想法子,多储备一些人才。 可人才难得啊! 毕竟,读书是一个非常消耗钱财的职业。 在民间,鲜有家庭能供得起,一个成年男子不事生产,而专心读书。 基本上,都被那些世家大族所垄断。 其实,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屹立百年不倒。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知识的垄断。 通过垄断知识,输出人才,再加上自身家族的影响力。 很容易就可以将家族子弟,推向朝堂为官。 这些当官的弟子,又会利用手中的职权,反哺家族。 自己要是想要顺利推进改革,就必须打破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才行。 而想要打破知识的垄断,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办学堂,招收寒门子弟入学。 等这些寒门子弟,走上仕途后,才有可能争取到话语权。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 除了他那渊博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他第一个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架。 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打破了当时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 看来,自己得效仿一回孔圣人。 搞平民学堂了! 十年教育,百年树人。 这玩意儿,也是任重道远啊! 不过一旦做成,对后世的影响,必定极为深远,定然会青史留名! 打定主意之后,李长生就去县衙找杜源。 并将自己要搞平民学堂的想法,简单地讲了一遍。 听完李长生的讲述,杜源整个人都惊得瞠目结舌。 “李公,这事能成吗?” 自从李长生喊出“吾生四大愿”后,杜源就将其当做自己的精神图腾。 对自己的精神图腾,再称呼世俗上的官职,着实有些不妥。 于是乎,他也就把李长生的称呼,从“监军大人”改成了李公,以此来表示尊重。 李长生语重心长地说道:“能不能成,总要试一下嘛!” “孔老夫子当年提出有教无类时,也肯定不知道,此举能否成功。” “倘若他当年因为担心失败,而没有去尝试。恐怕也不会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更不会有现在的儒家圣人!” 李长生三言两句,就将杜源给撩拨得心潮澎湃起来。 “李公,按照你的意思是说,倘若我们做成了,也能青史留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