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有我的同意,教材严禁上报!” 说完。 夏之白袖子一挥,不再跟这些人多说。 黄章几人满眼愤懑。 夏之白这哪是跟他们商量? 分明是通知。 而且是没有任何理由,任何依据,就直接否定了他们的成果,甚至还妄图逼迫他们就范,让他们循着夏之白的想法去做,这岂不是在抹杀他们的积极性? 黄章愤恨道:“这黄口小儿好生嚣张。” “不就是被陛下任命为了大学士吗?竟能嚣张到这样,之前还以为是恃才自傲,没曾想根本就不是,就只是单纯的狂妄,学问没多深,只知道研究一些旁门左道,还听不进劝阻,我羞与此人为伍。” 黄章愤怒的震袖,直接出了翰林院。 其他人同样面露不悦。 夏之白这已是公开否定他们了。 他们又岂能有好脸色。 夏之白在吩咐了一通后,转身朝偏殿走去。 他又何尝想动怒? 只是黄章这些人越来越过分了。 就差把宋代吹成‘王道盛世’了,丝毫不提宋代遭遇的耻辱。 他眼下在翰林院尚且如此,等他南下后,以黄章这些人的气量,不知道私下还会改多少,甚至极有可能,背着自己将这些教材呈上去,提前就推广出去。 他岂能让他们得逞? 想到这些。 夏之白同样暗暗摇头。 宋明以来的士大夫文人政治,虽然被后世各种推崇,但若是真细论下去,其实比汉唐的门阀政治是倒退的,对于这种情况,夏之白其实大致是有数的。 归根结底是唐宋的上升渠道改变了。 唐朝时依旧能用军功搏富贵,而到了宋代,科举就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途径了。 但这群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又有多少人真懂治国?又有多少人真的去关心过民生,全都忙着巩固自己的权势,忙着给自己一家老小捞钱,在地方是想一出是一出,心思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党争之激烈,也是前所未有。 天下治理的乌烟瘴气。 纵观历史上的宋明二朝,所谓的士大夫文人政治,一直都是一地鸡毛。 明朝的巅峰时期,纯粹是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的个人秀,但即便如此,河西四郡依旧没有占齐,跟外面交流的丝绸之路也是断开的,整个西北更是烂完了,以至于日后更是主动引清军入关。 若只是宋一朝是这样,那到大明依旧如此,这就足以证明这是体制问题。 也从根本上证明了文人政治从根子上就是烂的。 因为偏离了实际。 如果大明不修正方向,历史上清兵入关那年的魔幻场景,终有一日会再度上演。 他必须得斧正这个乱象。 从根上解决! 教材就是正本清源的第一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