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是不容易做到。 他不是不谙世事的太子,他已经处理朝政十几年了,深知治理天下之艰难,也深刻知晓很多政策,推行下去的阻力之大,这次动的还是士人,只怕引起的动静会更大。 不过朱标也只是头疼罢了。 士人翻不起风浪。 他的确对士人很尊敬,但也就那样。 真的该下狠手时,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而且此事若是真的能成,对大明的好处太多了,不仅能极大削弱士人的话语权,还能强化大明律的宣传,更能提升大明百姓的爱国意识。 好处颇多。 翰林院。 随着朱标远去,原本沉寂的阁楼,再度热闹起来。 不少人对夏之白怒目而视。 他们原本的职务很简单,就是看看书,写写奏疏,给陛下出出主意,但夏之白这么一弄,却是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夏之白账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他们可不是。 一旦传出去,他们参与其中,他们的名声可就坏了。 也会成为天下士人的公敌。 董贯冷眼看向夏之白,冷声道:“现在你满意了?因为你,我们要成为天下的罪人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你就非要强出头?安分守己一点不好吗?” “你真以为凭你一人就能做到改天换地?” “以前听说你要‘废士’,我还不以为然,甚至只当个笑话。” “但现在我知道,你就是个疯子。” “你究竟想干什么?” “得罪天下人,对你有什么好处?” “而且你才入朝多久?你对天下有多少了解?” “你知道在朝为官要做什么吗?而你要改的这些东西,哪一样对治理天下有用?” “你口口声声说着为百姓着想,但我看,你才是在自欺欺人,百姓要做的只是种田,而我们官员考虑的可就多了,你根本就不了解,你才是只愿意相信你自己愿意相信的。” 董贯已有些歇斯底里。 他根本不敢想,这些教材真编出来,他们这些学士,面临的天下压力。 这庞大的压力,足以将他们压垮。 夏之白一脸平静,他淡漠的看了满脸怒红的董贯,嗤笑道:“或许吧。” “不过按你说的话,士人只需要读书,而农夫要做的可是有种地、除草、浇水、服役、交税等事,他们考虑的难道就比士人少?天下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多了,所以这个教育体系才不得不改。” “不然.” “早晚有一日,天下的读书人,还以为粮食,是货架上长出来的。” “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告诉他们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人们生活用的工具是工匠打造的,这些都不是士人创造的,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这个真相,天下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坐在家里,自己长出来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