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种情况下,官员又能表现多少‘实才’?” “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陛下的要求,做一些缝缝补补就不错了。” “我今日之所以能这么堂而皇之的站在陛下面前,说出盐政的弊端,并非是所谓的胆子大、不怕死,而是我的确做到了在三个月时间内实现盈利,也的确给盐政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即便如此。” “在我眼中十分了得的账簿,落到陛下眼中,只剩下了四千两。” “陛下心中念着的还是借出的五万两。” “陛下只看得到眼前利,却看不到改变后的长远。” “或许在陛下眼中,商人就是唯利是图的,既然经商,就要快速的见到成效,最好能立竿见影,立马见到回头钱,甚至直接是五万出去,十几万归来,这样才不算亏,但任何事都有发展的过程,哪能那么容易一蹴而就?” “就如种庄稼一样,得耕地播种施肥,还要数月的培育,才能得到秋收时的收成。” “陛下对农事了如指掌,却不愿在其他方面投入耐心。” “看似维护了朝廷的利益跟权威。” “实则只会损失更多。” “得不偿失。” 朱元璋一脸冷漠,对这些话不以为然。 他所建立的体系,其实夏之白能看的明白,了解的清楚的? 夏之白移开目光,朝大殿看了几眼,笑着道:“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我在开封时,曾对大明的税收体系,进行过一定的研究。” “在制度体系下,陛下是很卓越的。” “也很有开拓性。” “陛下也的确有惠民之心。” “从一开始就力行农业税何商业税的低税率,以此来实现陛下的惠民思想。” “在这种少税收的情况下,还能保障大明财政支出,甚至还能取得一定的盈余,这都是令臣叹为观止的。” “只不过这一切都以劳民为代价!以繁重的徭役作为支撑的。” “陛下通过均工夫、里甲轮流应役、节徭役、避农时等举措,将大量的徭役,均摊到了百姓身上。” “陛下是很有先见性的,知道这么高强度的徭役,百姓难以支撑。” “因而在建立了一套低税体系后,陛下立即着手建立了一整套,节省税收支出的配套保障体系,如军屯、民屯、庄田、职田等高租率的官田制。” “陛下还积极打击地方的豪强,限制土地兼并的富户政策,在天下推行军役、匠役、灶役子孙世袭的户籍制,还有罪囚应役赎罪制,商人输粟于军镇的盐法开中制,就近运输税粮的对拨制等等。” “.” 听着夏之白如数家珍的,将自己制定的税收体系道出,朱元璋的脸色彻底变了。 这套体系是他熟读史册,充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造出来的。 他也一直引以为傲。 因为这套体系是完备的,也是完美的,无须做任何的更改。 过去朝中的确有官员提出非议。 但他从来是不屑一顾,甚至是嗤之以鼻的,因为这些官员,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创立的这套体系的完备,也根本不知,他为此耗费了多少心血,翻阅了多少书籍,看了多少的史册。 更不知这才是他为大明打造的千秋万世之根基。 夏之白心中感慨。 朱元璋其实真的很天才。 从无到有,建立起这么庞大的帝国,又凭借一己之力,创建了这么庞大的税收体系,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就是无尽的剥削跟压迫。 夏之白神色复杂道:“陛下创立的这套体系,核心点在我看来就两字。” “强权。” “再完整一点。” “就是利用朝廷的强权无偿占有百姓的劳力,或者高额豪夺百姓的生产所得,从民间揽取大量的‘非税收入’,用以补充低税收入,造成的财政不足。” “臣没有说错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