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靖康四年二月的汇报中,最让赵桓兴奋的是长安的钢铁制造局和东京的钢铁制造局几乎同时竣工。 虽然都还很原始,不过在宋代,赵桓相信,这是地球上最发达的钢铁冶炼设备了。 所以,有人点评,这一年的大宋,不仅仅收复了割据近一百年的西北,随着钢铁和水泥路的出现,似乎也进入了工业革命的前夜。 至于大宋的陶瓷、丝绸的贸易,现在是赵桓国库来源的重中之重。 他自然是要将所有的账目全部过一遍。 “李爱卿。” 李纲出列道:“臣在!” “海军准备得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海军第一营已经在杭州组建完毕,枢密院提交由在灭交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李宝担任指挥使一职,请陛下与元帅裁度。” 赵桓微微抬起眉头,心中有些疑惑,也有些诧异。 李宝? 就是南宋初年那个水师天才将领? 朕倒是把他给忘了,但这天才就是天才,就算朕不刻意去找他,他自己也能发光。 下面李纲继续补充道:“此人在与交趾叛军作战的时候,渡河水战,指挥得当,是宗公和岳鹏举提名举荐的人。” “好,便由他来做这个大宋海军第一人!” “遵旨!” 康王赵构已经在一边站立多时,眼看着皇帝的重心都放在海运和海军的组建上来了。 赵构主动出来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康王,你有何事?” “陛下,去年日本在我朝预定丝绸十数万匹,陶瓷一万个,但上个月,日本国内突然出现战事,对外所有贸易全部停止,并且以后也不会对外有商贸往来。” 他此话一出,赵桓才将目光移到末尾的那一行。 的确,在海贸的汇报中,日本国出现了空缺,并且赵构也备注明了原因。 赵桓皱起了眉头,不应该,历史上,日本那个国家,对大宋的喜爱,到了跪舔的地步,甚至比跪舔还要严重。 不应该! “日本国驻大宋使臣何在,让他来见朕。” “回禀陛下,使臣已经于上个月,起身回日本国。” “回去了?”赵桓这下就不高兴了,你好歹是一个国家的使臣,回去居然不跟朕打招呼。 是当朕这个天子不存在么? 第(2/3)页